會的。新高考也是會被退檔的,新高考一般采取平行志愿投檔模式,平行志愿投檔模式雖然增大了考生投檔的概率,但仍然存在考生投檔后被退檔的風險。因各院校投檔線的人數都比實際錄取的新生20%,因而投檔線上的“邊緣生”,很可能遭遇進檔后退檔的風險。
第一:拉開平行志愿間學校的差距,控制風險
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九字口訣。沖一沖是指錄取成功幾率較小,但還是有,因此冒險嘗試一下,不過此類志愿也不能填太多,曾有考生全部填報“沖一沖”類型的志愿,結果一個都沒錄上;穩一穩是指成功幾率較大的志愿,應該不會出現差錯;保一保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志愿,以防萬一還是要填一兩個。
第二:合理估算填報院校的投檔線
投檔分數線在填報志愿前是不知道的,因此,在省控線出來后,需要我們合理估算。具體分數可能出現誤差,但有一個穩妥的方法是計算該校錄取線和省控線之間的差值。比如去年省控線520,某校錄取線550,高出省控線30分,這30分就是該校在該省的位置排名,為了提高準確性可以多結合幾年的數據進行計算。
第三:了解填報院校的各項招生信息(招生比例、招生要求)
先簡單介紹一下什么是招生比例,例如有的學校招生比例是1:1,計劃招生1000人,那么該校就會提檔1000人;但有的學校的招生比例可能是1:1.1或者1:1.2,計劃招生1000人,但這個學校可能會多提100到200個人的檔案。如果你的成績恰好排在這多余的100到200人之間,你就可能存在提檔后被退檔的風險。
根據學生的高考成績和該考生所在省份的志愿個數設置來定,一般情況下,沖的志愿,不高于考生成績20分的院校作為沖的志愿,沖志愿的個數設置為小于等于總志愿個數的三分之一。
穩的志愿,就是選擇錄取分數線略高于成績的大學,可以關注高校比較熱門的專業或者比較有優勢的專業。保的志愿,選擇錄取分數線與成績相當或稍低的大學,可選擇王牌專業、自身最感興趣專業。
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成績位次,位次是按普通類所有考生總分排定,總分相同時,按文化總分、語文數學總分、語文或數學單科成績、外語單科成績、選考科目單科成績的高低排序,全部相同者為同位次。
一、填寫志愿時,拉開所報大學的檔次。在填報志愿時,學生可以選擇多所大學,這時候在填寫大學時,從第一所到最后一所,學生一定要拉開所報大學的檔次,比如說自己成績550分,最后一所大學的錄取分只要520就可以上,這就是保底大學,盡可能保證自己不滑檔。
二、省內大學沖一沖、省外大學穩一穩。學生在沒有特別大成績優勢時,省內大學可以沖一沖,省外大學要穩一穩,在省內只要過了分數線可以沖擊一下省內最好的大學,要是報考外省大學,最好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不然很容易滑檔和退檔。
三、志愿填報時選擇接受調劑。在志愿填報中有一個選項,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最后選擇接受調劑,除非自己非某一個專業不報,或者是成績有絕對優勢,除了這兩種情況,最好接受調劑,因為一旦勾選不服從調劑,只要有學生的成績和專業選擇優于自己,自己就可能被滑檔和退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