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考試》公布了2022年高考命題導向,但是2022年高考依然沒有對應的考試大綱,備考范圍相對較大,有不少2022屆考生和家長也希望能多了解一些2021年的高考現象。
本期先整理了2022年高考命題導向,希望能給考生們帶來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摘要:近年來,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更為凸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內核、以“三大文化”為載體的價值導向。
在這一價值導向下,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建構真實的交際語境,優化提示性材料、寫作指令與具體要求,引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進行復雜的、創造性的表達。
面向,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應進一步聚焦,更加凸顯價值引領功能;同時應創設更為復雜的文化情境與更為真實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文化現象背后的價值導向。
關鍵詞: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寫作指令;命題理念
摘要: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學習教育不僅是黨和國家在的客觀要求,也是傳承紅色基因、堅定學生理想信念的內在要求。
思想政治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將“四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時,既要符合學生學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又要符合社會、國家發展對思想政治課提出的客觀要求。
在命制高考思想政治試題時,要在把握“四史”學習教育要求基礎上,以“四史”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核心素養。
在教學中融入“四史”學習教育內容時,要把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水平、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作為重點。
關鍵詞:高考;“四史”學習教育;思想政治試題;高考命題;思想政治課;考教融合
摘要: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發展史(以下簡提升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對學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為落實這一要求,需要通過考教融合,以考促教,以教促學。對近些年高考思想政治試題進行分析發現,通過設置試題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生態倫理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生態文明認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生態行為習慣。
對教育教學的啟示是:
在觀念層面,堅持立德樹人,明確生態文明教育目標;
在內容層面,以高考試題為引領,拓展生態文明教育內容;
在方法層面,構建協同機制,凝聚生態文明教育力量。
關鍵詞:高考;思想政治試題;考教融合;思想政治課;生態文明素養
此前,教育部在《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到:
高考命題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查和引導。
要優化情境設計,增強試題開放性、靈活性,充分發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引導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
以后的高考將會越來越注重對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無論是數理化或者是文史類的考試,均會設置開放性、靈活性較強的題目。
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埋頭苦讀、死記硬背的模式來學習、來備戰2022年高考,且在思維上仍然是不擅長變通,顯示是不太現實的,在以后的各種模擬考以及高考中將會極度不適應。
另外不得不提的還有:2022年高考仍然是沒有對應的考試大綱的。據教育部在此前發布過的通知中就曾明確:自2020年起,不再制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考生如需了解試卷結構與考試內容,可沿用2019版《考試大綱》。
也就是說,無論是實行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或者是沿用舊高考模式的省份,唯一可參照的僅有2019版的考試大綱。這也就意味著,備考范圍相對較大。如何在有限的備考時間內復習與掌握不同難度的內容,也是個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