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位次換算公式:新高考位次/選物理人數=舊高考理科位次/理科人數;新高考位次/選歷史人數=舊高考文科位次/文科人數。位次就是指文史類(歷史類)或者理工類(物理類)考生的高考成績在全省該科類考生中屬于哪個位置。
1、無需換算
高考志愿填報考生的位次無需換算,我們可以直接對照去年相同位次的分數段就可以得知換成去年的分數大概是多少分。
2、計算法
我們以一位廣東物理類考生的高考成績為例來計算一下, 考生總分為611分,位次還是5605。如果說廣東省共有178844位物理類考生上本科線,而上本科線的廣東理科考生有216937人。代入公式后可得,這位考生可參考的去年高考志愿理科位次為:5605+178844x216937=6799。
例子中的考生本次聯考的成績相當于廣東高考理科排位6799的水平,再根據高考分段表可以得知,相當于去年理科的634-635分。雖然這個公式也只是基于理性志愿填報假設的粗略估計,如果兩年的人數差異較大,那么誤差也就不小。
高考志愿填報位次換算公式為
1、新高考位次/選物理人數=舊高考理科位次/理科人數
2、新高考位次/選歷史人數=舊高考文科位次/文科人數
新高考位次:選物理或選歷史的全省位次,會跟隨高考成績一起公布;選物理(歷史)人數:新高考選物理(歷史)的總人數,可以在一分一段表上可以直接查到(即最后一個人的位次加上人數);理科(文科)人數:舊高考理科(文科)總人數。這種方法就是將選物理或歷史后的高考位次,轉換為舊高考的理科或文科位次,進而使用后面這種“等效位次”參考往年招錄數據。
高考位次法在實際操作中還有很多細節性問題值得注意,包括大學的招生章程、錄取計劃等等。招生章程中有明確的錄取規則,對單科成績、專業級差、身體情況、收費標準等有具體的說明,必須掌握清楚,這一點非常重要。
招生計劃也是影響志愿填報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和往年的招生人數對比,看看變化大小,以及有沒有新開設的專業或者是撤銷的專業,這些細節都不能忽視。總而言之,位次法在填報志愿時,對中高段分數高考來說還是比較準確的,在運用時不能忽視細節問題。只要不好高騖遠,對應相應的位次,都會找到屬于自己位置的大學。
國家專項計劃的資格審核標
時間:2024-09-23 09:0:11國家專項計劃和普通批次有
時間:2024-09-23 08:0:18高考志愿中專業組后面括號
時間:2024-09-23 08:0:322025年高考志愿填報流程圖
時間:2024-09-23 08: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