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很多學生很關注大學的排名,本文小編為了方便大家查詢各個大學排名,特地整理了最新的2020年哈爾濱工程大學全國排名和地區排名,本排名是根據是根據校友會發布的最新中國高校排名整理,不作為官方數據。
1、哈爾濱工程大學歷年全國排名【校友會版】
在校友會版本排名中,哈爾濱工程大學全國排名第63名,2018年排名第65名,排名上升了2位。
年度 |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省內排名 |
2019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63 | 2 |
2018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65 | 2 |
201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63 | 2 |
2016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57 | 2 |
2015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48 | 2 |
2014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57 | 2 |
2013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65 | 2 |
2、哈爾濱工程大學歷年全國排名【最好大學版】
在最好大學版本排名中,哈爾濱工程大學全國排名第56名,2018年排名第61名,排名上升了5位。
年份 |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所在地 |
2019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56 | 黑龍江 |
2018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61 | 黑龍江 |
201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74 | 黑龍江 |
3、哈爾濱工程大學在黑龍江省內排名【校友會版】
在黑龍江省內大學排名中,哈爾濱工程大學排名第2名,排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前后的分別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和黑龍江大學。
2019黑龍江省大學排名
名次 |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1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19 | 7星級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2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63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3 | 黑龍江大學 | 107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4 | 東北林業大學 | 114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5 | 東北農業大學 | 122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6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131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7 | 哈爾濱師范大學 | 170 | 3星級 | 區域一流大學 |
8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180 | 3星級 | 區域一流大學 |
9 | 東北石油大學 | 222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228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11 | 哈爾濱商業大學 | 256 | 3星級 | 區域一流大學 |
12 | 齊齊哈爾大學 | 356 | 2星級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13 | 佳木斯大學 | 367 | 2星級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14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378 | 2星級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15 |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 411 | 3星級 | 區域一流大學 |
16 | 黑龍江工程學院 | 465 | 1星級 | 區域知名大學 |
17 | 牡丹江師范學院 | 480 | 1星級 | 區域知名大學 |
18 | 綏化學院 | 533 | 1星級 | 區域知名大學 |
18 | 齊齊哈爾醫學院 | 533 | 1星級 | 區域知名大學 |
20 | 黑河學院 | 548 | 1星級 | 區域知名大學 |
21 | 牡丹江醫學院 | 604 | 1星級 | 區域知名大學 |
22 | 大慶師范學院 | 613 | 1星級 | 區域知名大學 |
23 | 哈爾濱金融學院 | 646 | 1星級 | 區域知名大學 |
24 | 哈爾濱學院 | 658 | 1星級 | 區域知名大學 |
25 | 黑龍江工業學院 | 675 | 1星級 | 區域知名大學 |
哈爾濱體育學院 | 3星級 | 區域一流大學 | ||
哈爾濱音樂學院 | 2星級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坐落于美麗的松花江畔??北國冰城哈爾濱市。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1970年,以海軍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師為基礎,在“哈軍工”原址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學校先后隸屬于第六機械工業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國防科工委,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共建高校。
學校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2年,獲批建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為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是國家“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學校占地面積138.3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3.77萬平方米。校園建筑中西合璧,飛檐碧瓦,氣勢恢宏。設有17個學院(系、部);設有40多個科研機構以及150多個科研和教學實驗室,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中俄“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4個,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10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個,國家級電工電子教學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圖書館共有藏書682.31萬冊。
學校以船舶與海洋裝備、海洋信息、船舶動力、先進核能與核安全4個學科群為牽引,構建主體學科優勢突出、通用和基礎學科支撐配套、文管學科獨具特色、專業結構布局合理的“三海一核”特色學科專業體系。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2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2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國家一級、二級重點學科各1個,國防特色學科10個、黑龍江省重點學科群1個、一級重點學科11個。現有本科招生專業38個,教育部特色專業7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7個,國防特色緊缺專業和重點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29個,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學校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進入ESI全球前1%;在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船舶與海洋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分別獲得A+和A-等級,一級學科博士點排名全部進入全國前30%。
學校現有教職工2859人,其中專任教師1790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1057人。教師隊伍中現有院士8人,“”入選者18人、“”青年學者6人,“”領軍人才7人、教學名師1人、青年拔尖人才9人,”特聘教授5人、“”青年學者3人、“”講座教授2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8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6人,“龍江學者”支持計劃入選者19人,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6個,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7個。學校各類在校生29000余人,是首批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并被教育部、總政治部列入“21世紀人才強軍計劃”,是海軍在東北地區唯一選拔培養后備軍官的依托學校。
學校緊緊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主題,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進國際化進程,堅持“視野寬、基礎厚、能力強、素質優、可靠頂用”的人才培養目標,致力于培養信念堅定、人格健全、樂于探索、務實篤行的一流工程師、行業領軍人才和科學家。近年來,學生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等國際國內各類賽事中獲得國際和國家級重要獎項逾千項,“E唯”代表隊連續兩年獲國際水下機器人大賽冠軍,“E唯”機器人創新團隊、“創翼”創新團隊獲全國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大學生創業聯盟連續五年獲“全國十佳KAB創業俱樂部”。2011年成立創業教育學院。學校被授予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示范基地、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標兵、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業率保持在94%以上,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高校前列,畢業生以“可靠頂用”而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贊譽。成為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之一。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及提名獲獎占全國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獲獎總數的40%。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12萬多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國的將軍、部長、省長、院士,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的技術領軍和高級管理人才。他們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研工作一直是學校發展的先行力量,不僅以國內第一艘實驗潛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臺艦載計算機、第一套條帶測深儀等數十項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稱,而且還以雙工型潛器、氣墊船、梯度聲速儀等成果摘取過世界第一的桂冠。學校在船海核領域保持著很強的技術儲備,水下機器人、減振降噪、船舶減搖、船舶動力、組合導航、水聲定位、水下探測、核動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驗證評估、高性能艦船設計等技術居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地位,現已成為我國艦船科學技術基礎和應用研究的主力軍之一、海軍先進技術裝備研制的重點單位、我國發展海洋高技術的重要依托力量。當前,學校是我國首座數值水池虛擬實驗系統的聯合牽頭研制單位,是我國第七代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兩萬箱超大型集裝箱船、智能船舶核心設計研發單位,是“蛟龍號”7000米載人、深海勇士潛水器水下導航定位系統國產化的裝備提供方,為我國首條三體搜救艇、萬噸集裝箱船、鉆井平臺等新船型開發及深海工程裝備研發提供了全面的基礎技術支撐。“十三五”以來,承擔各類項目3300余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80余項。學校獲評“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建設工程突出貢獻獎”和“航母建設突出貢獻獎”。科研產品質量管理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是國內高校首家通過“雙認證”的大學。中國-俄羅斯極地技術與裝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成為首批14家國家認定的實驗室,也是唯一一個國家對俄科技合作平臺,先進導航與海洋智能裝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平臺取得突破。牽頭成立“深海工程與高技術船舶”“核安全與仿真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獲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艦船動力”“先進海洋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獲黑龍江省認定。學校設有國家大學科技園,獲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學校人均科研經費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全國公辦大專院校排名
時間:2024-06-27 15:0:29全國公辦大專排名及
時間:2024-06-27 15:0:55全國公辦大專排名一
時間:2024-06-27 15:0:07澳門科技大學有哪些專業?20
時間:2024-06-14 17: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