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專業簡單來說就是學生由原專業轉入另一專業學習。很多高校在大一或者大二結束的時候,會給一部分學生轉專業的機會。然而,各大高校都或多或少會對學生設置一些門檻,這些門檻或高或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學校的規定會有很大的差別。如果你想大學轉專業,志愿填報時一定要提前看一下你報考學校轉專業的門檻!以下是中華女子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及條件,供考生參考。
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調動廣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著學習興趣與學校教學條件相結合的原則,特對我院本科生轉專業作如下規定。
第一章 申請對象及條件
第一條 轉專業申請對象為具有中華女子學院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不含委培、代培生的學生),可以申請轉專業。
第二條 學生在錄取的專業學習一定時間后,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可以申請轉專業。
(一)大學期間,患有某種疾病或者生理缺陷,經學校指定醫院檢查證明,確屬不宜在原專業學習,但尚能在我校其他專業學習者;
(二)確有專長、有相關成果,轉專業更能發揮其專長,能提供相關成果;
(三)學生因學校培養條件改變等非本人原因需要轉專業,允許在讀學生轉到其他相關專業就讀;
(四)學生因休學創業或退役后復學的學生,因自身情況需要轉專業的。
第三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學生不具備申請轉專業資格:
1.入學不滿一學期者或畢業前一年者;
2.在校期間受到處分者(處分解除后不受影響);
3.課程有不及格記錄者;
4.不符合轉入專業招生錄取要求者;
5.休學、保留學籍、應予退學者;
6.在校期間已轉過一次專業者;
7.招生時確定為定向、委托培養的學生及高水平運動員;
8.通過藝術類招生錄取的學生不能轉到普通類專業;普通類專業學生亦不可以轉入有專業課加試成績的專業。
9.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
10.其它不符合轉專業申請的學生,或其他經學校審核不適合轉專業者。
第四條 擬轉專業學生應符合相關專業的體檢要求。
第二章 組織管理
第五條 組織實施
1. 教務處負責轉專業工作的統籌安排,各院系組織實施。
2. 各院系制定轉專業選撥辦法,并在選拔前予以公布。
3. 各院系應成立轉專業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對申請轉入學生進行選拔,并確定接收名單。工作小組成員原則上不少于5人。
第六條 接收計劃
1.每學年4月上旬,教務處公布轉專業通知;4月中旬,各院系上報教務處各專業可接納轉專業的學生計劃數及接受條件和要求;
2. 4月下旬,教務處向全校學生公布各專業可接受的轉專業學生計劃數及接受條件和要求,院系開始接收本院系有轉出意向學生的申請表并進行資格審查。
3. 學校各專業接受轉專業的人數原則上不能高于該專業相應年級學生總數的10%,對于就業率低和教學資源不足的專業,應適當控制專業轉入人數。
第七條 5月初各院系將學生資格審查表提交教務處;5月中旬教務處將轉專業申請表按照學生志愿下發給相關院系,各院系進行轉專業的選撥并提出擬接受名單;5月下旬到6月初將擬錄取名單報教務處,同時將所有表格返回教務處;6月中旬完成全部轉專業工作。
第三章 操作程序
第八條 申請
1.每個學生在校期間只能申請一次轉專業,在校生可于每年的4月份按照學校規定時間提交申請,原則上一般在第二學期申請。
2.教務處公布轉專業通知,有轉專業意向的學生按照通知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登錄綜合教務系統下載表格,提交轉專業申請。
3.學生所在院系對申請學生進行審核。
4.學生所在院系將申請轉專業的申請表遞交教務處。
第九條 選拔
1.教務處按學生報名的志愿將報名學生信息投檔到各學院。
2.各院系轉專業工作小組進行筆試或面試等選拔,并確定接收名單,并報教務處。
3.教務處統一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一般為5個工作日)。
第十條 教務處于每年6月中下旬公示最終轉專業名單,并通知學生待原專業考試結束后辦理相關手續。
第四章 學籍管理及辦理事項
第十一條 學期末教務處對轉專業的學生進行學籍變更。下學期初學生持本人成績單、學生證于規定時間到轉入院系報到,逾期未報到者按自動放棄處理。
第十二條 學籍管理
1.轉專業前已修習的課程,與轉入專業的課程名稱相同而且學分數與要求相同或高于轉入專業要求的,可以直接記為轉入專業相應課程的學分和成績(不必重修);若低于新專業層次要求,應當補修。與轉入專業的課程名稱、課程要求、學分數等不同的,原修習課程的學分和成績可記為通識教育課程的學分與成績;
2.轉專業學生在一周內辦理課程變動手續;
3.學生轉入新的專業后,必須完成轉入專業的培養方案的各項要求,方能畢業和獲得學士學位;
4.學生轉入新的專業,原則上按所就讀的年級所適用的學籍管理細則進行管理。
第十三條 學費需要按轉入專業標準進行調整。
第十四條 轉專業學生的學號不變,如需更換學生證,可在新學期處到轉入院系教務科申請換發。
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干部培訓學院)(以下簡稱“學校”)是全國婦聯所屬、教育部批準備案的全國第一所公辦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學校,前身是1949年由蔡暢、鄧穎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輩創辦的新中國婦女職業學校。1995年,學校遷址并啟用現校名。1996年,學校開始舉辦普通本科教育。2002年,學校由成人高校轉制為普通高校。2019年,學校正式加掛“全國婦聯干部培訓學院”牌子。2021年,學校正式獲批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現有教職工476人、全日制在校生4291人。設有婦女發展學院、法學院、社會工作學院、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管理學院、數據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部、國際教育學院等教學院部。設有法律、社會工作、教育3個專業碩士授權點。本科現有招生專業18個,涵蓋法學、教育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藝術學、工學7個學科門類。學前教育、法學、女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播音與主持藝術5個專業為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社會工作、漢語國際教育、人力資源管理3個專業為北京市一流專業建設點。
學校堅持辦學方向,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始終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與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同行、與世界婦女進步事業發展同向。2021年,全國婦聯黨組批準《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干部培訓學院)改革方案》,明確了“1個陣地、1個基地、1個窗口、1個搖籃”的改革目標,即把學校建設成為婦聯干部和婦女干部培訓的重要陣地,中國婦女對外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培養服務社會、服務婦女事業、服務家庭工作和婦聯工作的人才搖籃,婦女理論、家庭建設研究與創新的基地。
學校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識、國際視野和知性高雅的應用型女性人才。擁有一批國家級省部級教學團隊、教學名師。學校教師深度參與婦女兒童家庭相關法律、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婦女/性別研究形成優勢和特色。通過委托課題,發布婦女教育、婦女發展藍皮書等形式推出高質量研究成果,為婦女工作提供智力服務。學校設有家庭建設研究院、全國第一個設立的女性學專業、前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婦女部署執行主任任榮譽教授的全球女性發展研究院、全國唯一的中國女性圖書館。學校是商務部發展中國家婦女人才短期培訓項目和碩士學歷學位項目實施單位、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項目實施單位,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聯合教席單位、中外女校校長論壇發起單位、世界女子教育聯盟成員、中國女子高等院校聯盟理事長單位。
1、了解轉專業的限制與信息
各高校轉專業都有一定的條件和限制。一般而言,轉入冷門專業相對容易,轉入一些比較熱門的院系對學生的成績要求很高,而且轉專業的名額也少。
同時,各高校對轉專業的名額都有規定。所以在轉專業之前一定要提前找專業老師進行詢問允許轉專業所具備的條件。因為不同的學校,它的限制也不一樣。了解信息之后,提前做好準備。
2、努力取得優異成績
成績在轉專業的條件當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有些熱門專業對名額限制較高,每個專業的限制名額只有幾名。
在實際操作中,都是以成績的排列來決定誰能成功轉專業,所以在大學期間一定不能掛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優異的成績。
3、辦好申請程序
教務根據轉入專業的辦學條件,向全校公布轉入專業的接受名額。在這之前,要根據學校的規定提交相關材料。
中華女子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6 11:0:37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轉專業政
時間:2024-07-16 11:0:12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本科招生
時間:2024-07-16 09:0:47中華女子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6 09: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