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高考升學網為你介紹關于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在安徽從2013年到招生的歷年文科、理科錄取分數線。
年份 | 平均分 | 最低分 | 省控線 | 最低分排名 | 錄取人數 | 錄取批次 |
---|---|---|---|---|---|---|
2019 | - | 488 | 426 | 85609名 | 10 | 本科第二批 |
2018 | - | 495 | 432 | 85343名 | 18 | 本科第二批 |
2017 | - | 469 | 413 | 87175名 | 11 | 本科第二批 |
2016 | - | 497 | 473 | 85736名 | 3 | 本科第二批 |
2015 | 529 | 528 | 511 | 93404名 | 2 | 本科第二批 |
2014 | 451 | 444 | 438 | 106852名 | 14 | 本科第二批 |
2013 | 446 | 430 | 429 | 111955名 | 14 | 本科第二批 |
年份 | 平均分 | 最低分 | 省控線 | 最低分排名 | 錄取人數 | 錄取批次 |
---|---|---|---|---|---|---|
2019 | - | 553 | 504 | 17514名 | 4 | 本科第二批 |
2018 | - | 550 | 486 | 18650名 | 4 | 本科第二批 |
2017 | - | 510 | 440 | 18750名 | 4 | 本科第二批 |
2016 | - | 509 | 482 | 19943名 | 1 | 本科第二批 |
2015 | 583 | 583 | 558 | 20548名 | 1 | 本科第二批 |
2014 | 520 | 518 | 500 | 24421名 | 9 | 本科第二批 |
2013 | 514 | 509 | 498 | 29717名 | 14 | 本科第二批 |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前身為1955年創辦的廣東教育行政學院,1960年更名為廣東教育學院,同年,廣東工農師范學院并入。1970年停辦,主體下放至肇慶地區新興縣,先后創辦了肇慶地區師范學校和肇慶師范專科學校。1978年復辦,1982年被確定為省屬成人師范本科院校,并于同年開始舉辦成人師范本科教育,1985年開始舉辦普通專科教育,1990至2008年舉辦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改制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是廣東省屬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8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學校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設有海珠、花都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535畝。設有教育學院等19個教學院系和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等15個研究機構,開設39個本科專業,分布在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法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和經濟學等9個學科門類。全日制本科學生近13000人,成人在校生18000多人。
學校樹立“辦學以教師為本”理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快教師隊伍建設。學校現有教職工854人,其中專任教師503人。專任教師中有高級職稱174人,占教師總數34.59%;有博士學位教師203人,占教師總數40.36%。全校先后有30多人次榮獲“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師”“南粵先進教育工作者”“南粵教壇新秀”“廣東省青年文化英才”等榮譽稱號。有省督學3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國家專家組成員1人;教育部校(園)長培訓專家1人;“國培”計劃國家專家庫專家4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專家工作室主持人3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人;受聘其他大學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0人。
學校以引領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為已任,凸顯教師教育特色。以學前教育和小學師資培養,培養造就教育情懷深、專業基礎實、實踐技能強、信息素養高、發展潛力足的教師教育人才。在聚焦師范教育主業的同時,適度發展非師范教育,促進師范與非師范專業協調發展,為廣東經濟社會創新發展培養“人格健全、文化知識廣、專業基礎實、職業技能強”的應用型人才。
學校樹立“教學以學生為本”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學分制改革,帶動課程體系、教學管理及教學保障機制改革與創新。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充分擴大學生學習自主權,全方位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我校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被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認定為“廣東省小型微型企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為樹眾創空間”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廣東省眾創空間試點單位”。近三年,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各類競賽中獲獎1800余項;2017年、2018年和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分別為96.24%、94、29%和95.55%,均超過全省本科院校平均水平。
學校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取得長足進展。教育學、數學、生態學三個學科獲批省級特色重點學科。近五年來(2014年-2018年),獲省級以上重點科研平臺5項,學校主持各級各類縱向和橫向項目416項,其中國家級26項,省部級251項;自然科學類項目183項,人文社科類項目232項。學校教師發表學術論文211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論文數量為617篇,CSSCI收錄268篇,SCI收錄232篇、EI收錄65篇、CPCI(ISTP)收錄13篇;出版專著53部;獲得專利、著作權共17項;獲得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二等獎1項。《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科)連續四屆獲評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擴展期刊)”;2017年,《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獲得“廣東省特色科技期刊
”稱號。
學校主動服務廣東省基礎教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學校先后創建1個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2個校地協同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3個校級教育實驗區,并與廣州、汕頭、佛山等地政府合作共建了6
所附屬學校。在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尤其是薄弱學校快速優質化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學校一直承擔著基礎教育教師、校(園)長的培訓任務,是教育部校長領航工程基地、教育部教師國培計劃基地,廣東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等6個省級機構設在我校。中小學教師培訓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響,廣東省80%以上的中小學校長在我校參加過校長培訓,50%以上的骨干教師在我校進行過教師培訓。
學校積極拓展國際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近年來,與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奧馬哈分校、英國桑德蘭大學、英國紐曼大學、柬埔寨東南亞大學、臺灣屏東大學等10多所國(境)外高校簽訂了合作備忘錄或合作辦學協議,同時開展了“3+1”和“3+1+1”學分互認模式的聯合辦學項目,拓展了具有國際視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學校
“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是:立足廣東,面向基層,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在省內有較大影響,教師教育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獲得重大突破,國際合作辦學有新進展,現代大學治理體系構建和智慧校園建設基本完成,成為教師教育優勢突出、學科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師范院校。
皖南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1:0:25安徽工業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29皖南醫學院本科招生網登錄
時間:2024-07-12 09:0:48安徽工業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23